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论文 »

解读新《内蒙古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项目和计算办法》四大特点/张建忠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12:50:24  浏览:927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解读新《内蒙古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项目和计算办法》四大特点

作者:张建忠律师
内蒙古爱德律师事务所
(内蒙古律师网原创刊登,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在酝酿了将近一年以后,2004年11月29日,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终于制订出了新的《内蒙古自治区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项目和计算办法》及《二00四年度内蒙古自治区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标准》,(简称《办法》)2004年12月10日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向全区中级以上人民法院转发了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这一新的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标准。2004年12月29日,本人在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法治直播间节目中就这一新的赔偿办法作了半小时的专题,听众反响强烈,2005年 1月13日,本人在基层法院一次交通事故案件庭审调解时发现,法官和对方代理人竟然对新的赔偿标准一无所知,仍然使用2004年6月份内蒙古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下发的人身损害赔偿标准。新旧标准差别很大,鉴于此,本人认为完全有必要尽快在全区宣传这一新的赔偿办法和标准。
一、死亡赔偿:城乡、地域不再有差别,全区统一标准。
生命是平等的,但长久以来,我国在道路交通事故死亡赔偿标准上,城里人和农村人赔偿数额差别巨大,例如呼和浩特市,本人2004年9月份办的一起交通事故中,城里的死亡赔偿金是164600元,而农村的死亡赔偿金才63380元,相差10万多。现在,新的办法取消了死亡赔偿金按盟市、城乡区别标准不一的不平等规定。明确规定“ 死亡赔偿金按照自治区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按照二十年计算”即取消农村人口按农牧民纯收入计算的缺陷,而且是“自治区上一年度”,不是过去按盟市划分了。除此之外,本《办法》中各项指标均采用了“自治区”平均标准。
二、精神损失首次明确标准:最高五万元,最低五百元。
交通肇事损害赔偿,在精神损失方面,一直以来没有明确标准,法官自由裁量权较大,实践中也不好操作。这次《办法》明确规定:“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是指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权利人的人身损害赔偿、财产损失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当事人死亡其近亲属提出精神损害赔偿的,精神抚慰金按照总数50000元(含本数,以下类同)以下的金额酌情给付。当事人身体因伤致残提出精神损害赔偿的,精神抚慰金按照总数30000元以下的金额酌情给付,并依据相应伤残等级,按照每个级差10%递减计算。当事人身体受到损伤虽未致残,但达到轻微伤、轻伤、重伤损害程度提出精神损害赔偿的,精神抚慰金按照总数500元以上至10000元以下的金额酌情给付。”

三、减轻机动车无过错赔偿、机动车撞人问责规定细化。

最大限度地减轻机动车司机的无过错赔偿责任。规定,机动车驾驶人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在驾驶中履行了交通安全注意义务并已经采取了适当避免交通事故的处置措施,机动车一方无过错的,按照《办法》的最低比例、额度承担赔偿责任。目前对于无过错责任的承担,内蒙古地区是民事损害结果的20%,高于北京的10%。

减轻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的比例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1、非机动车、行人负事故全部责任的,减轻80%一90%的损害赔偿责任;

2、非机动车、行人负事故主要责任的,减轻60%一70%的损害赔偿责任;

3、非机动车、行人负事故同等责任的,减轻40%一50%的损害赔偿责任;

4、非机动车、行人负事故次要责任的,减轻20%一30%的损害赔偿责。

但是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四、《办法》赔偿项目可操作性强,几乎每个项目都有具体的计算方法。

如护理费,规定护理人员有收入的,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护理人员没有收入或者雇佣护工的,其劳务报酬参照自治区上一年度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的平均工资标准和当事人所需的护理依赖程度计算。

如营养费,当事人因身体受伤在住院或者康复期间,医疗机构有明确意见应给予营养补助的,营养补助费参照自治区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出差伙食补助费的标准计算。

作者信息:张建忠律师 0471-6844973

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关于转发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关于印发的通知》和《关于印发(二00四年度内蒙古自治区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标准)的通知》的通知



(2004)内民一通字第11号




全区各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及相关民事审判庭:


现将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关于印发的通知》和《关于印发的通知》转发给你们,请在审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参照。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海关总署关于继续对进口种子(苗)种畜(禽)鱼种和非盈利性种用野生动植物种源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的通知

海关总署


海关总署关于继续对进口种子(苗)种畜(禽)鱼种和非盈利性种用野生动植物种源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的通知
海关总署



广东分署,各直属海关:
接财政部《关于继续对进口种子(苗)种畜(禽)鱼种(苗)和非盈利性种用野生动植物种源实行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字〔1998〕66号)称,经国务院批准,在2000年底以前,继续保留对进口种子(苗)、种畜(禽)、鱼种(苗)和非盈利性种用野生动植物种源免
征进口环节增值税政策。现将有关执行问题通知如下:
一、免税引进的种子、种畜、鱼种和非盈利性野生动植物种源,仅限用于农、林、牧、渔领域的生产和科研,具体品种详见附件一。进口观赏用的宠物和其他观赏物等照章征税。对军队(含武警)、公安部门进口的警犬,也予以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
二、进口种子、种畜、鱼种和非盈利性野生动植物种源(包括警犬、缉毒犬),由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实行统一归口管理。进口单位应分别持凭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出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动植物苗种进(出)口审批表》、《国家林
业局种子苗木进口审批表》、《非盈利性野生动植物进口审批表》(以下简称《审批表》,样式、样章详见附件二、三、四),向所在地海关申请办理免税手续。所在地海关应认真审核其进口品种、数量和用途,确认符合本通知第一条规定后,出具《进口货物征免税证明》。进口地海关凭
《进口货物征免税证明》予以免税放行。
三、每季度结束后15日内,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将所出具的《审批表》副本(或复印件)及进口审批情况汇总后,送海关总署关税司备案。《审批表》只在当年有效,过期后需到原发证机关换领新证。
四、免税进口种子、种畜、鱼种和非盈利性野生动植物种源的用途,应严格限定在本通知第一条规定范围内,严禁倒买倒卖或移作他用。有关海关应严格把关,对品种、数量、用途、运输路线、流向等有疑义的,应将有关情况报总署核实后方可办理免税。违反规定者除照章补税外,还
要依据有关税法进行处罚。
五、凡属免税进口的种子、种畜、鱼种和非盈利性野生动植物种源,列入国批减免,纳入进口减免税统计。
六、本通知自1998年7月1日起执行。
附件一:进口种子、种畜、鱼种和非盈利性野生动植物种源范围表
附件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动植物苗种进(出)口审批表》及审批专用印章章样
附件三:《国家林业局种子苗木进口审批表》及审批专用印章章样
附件四:《非盈利性野生动植物进口审批表》及审批专用印章章样

附表一:

进口种子、种畜、鱼种和非盈利性
野生动植物种源范围表
-----------------------
|序 号| 货 品 简 化 名 称 |
|---|-----------------|
|一、 |种子(苗) |
|---|-----------------|
| 1|无根插枝及接穗 |
|---|-----------------|
| 2|水果、干果种子(苗) |
|---|-----------------|
| 3|菌种 |
|---|-----------------|
| 4|松、杉、柏类种子 |
|---|-----------------|
| 5|桉、相思类种子 |
|---|-----------------|
| 6|蔷薇、木兰类种子 |
|---|-----------------|
| 7|桦、樟树种子 |
|---|-----------------|
| 8|棕榈、漆、槭种子 |
|---|-----------------|
| 9|种用薯类 |
|---|-----------------|
| 10|豆类种子 |
|---|-----------------|
| 11|瓜类种子 |
|---|-----------------|
| 12|咖啡种子 |
|---|-----------------|
| 13|茶种 |
|---|-----------------|
| 14|蚕种 |
|---|-----------------|
| 15|桑苗 |
|---|-----------------|
| 16|麦类种子 |
|---|-----------------|
| 17|玉米种子 |
|---|-----------------|
| 18|水稻种子 |
|---|-----------------|
| 19|其他谷物种子 |
|---|-----------------|
| 20|种用花生 |
|---|-----------------|
| 21|麻类种子 |
|---|-----------------|
| 22|种用油菜子 |
|---|-----------------|
| 23|种用向日葵籽 |
|---|-----------------|
| 24|棉花种子 |
|---|-----------------|
| 25|郁金香种球 |
-----------------------

-----------------------
| 26|百合种球 |
|---|-----------------|
| 27|唐菖蒲种球 |
|---|-----------------|
| 28|种用芝麻 |
|---|-----------------|
| 29|其他油料种子 |
|---|-----------------|
| 30|甜菜种子 |
|---|-----------------|
| 31|紫苜蓿子 |
|---|-----------------|
| 32|三叶草子 |
|---|-----------------|
| 33|羊茅子 |
|---|-----------------|
| 34|早熟禾子 |
|---|-----------------|
| 35|黑麦草种子 |
|---|-----------------|
| 36|梯牧草种子 |
|---|-----------------|
| 37|柱花草种子 |
|---|-----------------|
| 38|狗芽根种子 |
|---|-----------------|
| 39|苏丹草种子 |
|---|-----------------|
| 40|剪股颖种子 |
|---|-----------------|
| 41|结缕草种子 |
|---|-----------------|
| 42|绿肥种子 |
|---|-----------------|
| 43|草坪种子 |
|---|-----------------|
| 44|其他饲草、饲料植物种子 |
|---|-----------------|
| 45|花卉种子(苗、球、茎) |
|---|-----------------|
| 46|蔬菜种子 |
|---|-----------------|
| 47|其他种植用的种子、果实及孢子 |
|---|-----------------|
| 48|其他种植用根、茎、苗、芽等繁殖材料|
|---|-----------------|
| 49|药材类种子(苗) |
|---|-----------------|
| 50|甘庶种苗 |
|---|-----------------|
| 51|天然橡胶种子 |
|---|-----------------|
| 52|烟草种子 |
|---|-----------------|
| 二、|种畜(禽) |
|---|-----------------|
| 53|改良种用的马 |
|---|-----------------|
| 54|改良种用的驴 |
|---|-----------------|
| 55|改良种用的牛 |
|---|-----------------|
| 56|改良种用的猪 |
-----------------------

-----------------------
| 57|改良种用的绵羊 |
|---|-----------------|
| 58|改良种用的山羊 |
|---|-----------------|
| 59|不超过185克的改良种用鸡 |
|---|-----------------|
| 60|改良种用火鸡 |
|---|-----------------|
| 61|不超过185克的其他改良种用家禽 |
|---|-----------------|
| 62|不超过2000克的改良种用鸡 |
|---|-----------------|
| 63|超过2000克的改良种用鸡 |
|---|-----------------|
| 64|超过185克的其他改良种用家禽 |
|---|-----------------|
| 65|改良种用的其他活动物 |
|---|-----------------|
| 66|种用禽蛋 |
|---|-----------------|
| 67|牛的精液 |
|---|-----------------|
| 68|动物精液(牛的精液除外) |
|---|-----------------|
| 69|种用动物胚胎 |
|---|-----------------|
| 70|其他遗传物质 |
|---|-----------------|
| 三、|鱼种(苗) |
|---|-----------------|
| 71|鳟鱼鱼苗 |
|---|-----------------|
| 72|鳗鱼鱼苗 |
|---|-----------------|
| 73|鲤鱼鱼苗 |
|---|-----------------|
| 74|其他鱼苗及其卵或受精卵或发眼卵 |
|---|-----------------|
| 75|龙虾种苗 |
|---|-----------------|
| 76|大螯虾种苗 |
|---|-----------------|
| 77|小虾、对虾种苗 |
|---|-----------------|
| 78|蟹种苗 |
|---|-----------------|
| 79|其他甲壳动物种苗或休眠卵 |
|---|-----------------|
| 80|牡蛎(蚝)种苗 |
|---|-----------------|
| 81|扇贝(包括海扇)种苗 |
|---|-----------------|
| 82|贻贝种苗 |
|---|-----------------|
| 83|墨鱼及鱿鱼种苗 |
|---|-----------------|
| 84|蜗牛及螺种苗 |
|---|-----------------|
| 85|水生无脊椎动物的种苗 |
|---|-----------------|
| 86|经济藻类种苗及其配子或孢子 |
|---|-----------------|
| 四、|种用野生植物 |
-----------------------

-----------------------
| |兽类 |
|---|-----------------|
| 87|有袋类 |
|---|-----------------|
| 88|灵长类 |
|---|-----------------|
| 89|鲸类 |
|---|-----------------|
| 90|大型蝠类 |
|---|-----------------|
| 91|熊类 |
|---|-----------------|
| 92|浣熊类 |
|---|-----------------|
| 93|鼬类 |
|---|-----------------|
| 94|犬狐类 |
|---|-----------------|
| 95|灵猫类 |
|---|-----------------|
| 96|狮虎豹类 |
|---|-----------------|
| 97|猫类 |
|---|-----------------|
| 98|海豹类(包括海狮、海狗、海象) |
|---|-----------------|
| 99|海牛类 |
|---|-----------------|
|100|鹿类 |
|---|-----------------|
|101|野牛类 |
|---|-----------------|
|102|羚羊类 |
|---|-----------------|
|103|野羊类 |
|---|-----------------|
|104|野驼类(包括原驼、骆马) |
|---|-----------------|
|105|象类 |
|---|-----------------|
|106|斑马类 |
|---|-----------------|
|107|貘类 |
|---|-----------------|
|108|犀牛类 |
|---|-----------------|
|109|大型啮齿类 |
|---|-----------------|
|110|野马 |
|---|-----------------|
|111|河马 |
|---|-----------------|
| |鸟类 |
|---|-----------------|
|112|驼鸟类 |
|---|-----------------|
|113|鹈鹕类 |
|---|-----------------|
|114|企鹅类 |
|---|-----------------|
|115|鹳鹤类 |
|---|-----------------|
|116|火烈鸟类 |
-----------------------

-----------------------
|117|雁鸭类 |
|---|-----------------|
|118|鹰隼类 |
|---|-----------------|
|119|猫头鹰类 |
|---|-----------------|
|120|雉鸡类 |
|---|-----------------|
|121|鸥类 |
|---|-----------------|
|122|鸽鸠类 |
|---|-----------------|
|123|鹦鹉类 |
|---|-----------------|
|124|犀鸟类 |
|---|-----------------|
|125|雀类 |
|---|-----------------|
| |爬行类 |
|---|-----------------|
|126|龟鳖类 |
|---|-----------------|
|127|鳄类 |
|---|-----------------|
|128|晰蜴类 |
|---|-----------------|
|129|蛇类 |
|---|-----------------|
| |两栖类 |
|---|-----------------|
|130|蛙蟾类 |
|---|-----------------|
|131|鲵螈类 |
|---|-----------------|
| |鱼类 |
|---|-----------------|
|132|鲟类 |
|---|-----------------|
|133|鳗类 |
|---|-----------------|
|134|鲨类 |
|---|-----------------|
| |昆虫类 |
|---|-----------------|
|135|蝴蝶类 |
|---|-----------------|
|136|贝类 |
|---|-----------------|
|137|珊瑚类 |
|---|-----------------|
| |植物 |
|---|-----------------|
|138|兰花类 |
|---|-----------------|
|139|参类 |
|---|-----------------|
|140|苏铁类 |
|---|-----------------|
|141|仙人掌类 |
|---|-----------------|
|142|仙客来类 |
|---|-----------------|
|143|樟类 |
-----------------------

-----------------------
|144|木棉类 |
|---|-----------------|
|145|红豆杉类 |
|---|-----------------|
|146|大戟类 |
|---|-----------------|
|147|蚌壳蕨类 |
|---|-----------------|
|148|骨碎补类 |
|---|-----------------|
|149|菊类 |
|---|-----------------|
|150|杨柳类 |
|---|-----------------|
|151|棕榈类 |
|---|-----------------|
|152|百合类 |
|---|-----------------|
|153|山茶类 |
|---|-----------------|
|154|槭树类 |
|---|-----------------|
|155|桑类 |
|---|-----------------|
|156|石松类 |
|---|-----------------|
|157|壳斗类 |
-----------------------

附表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动植物苗种进(出)口审批表
有效期: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审批编号:
-----------------------------------------
|申请单位 | |
|-----|---------------------------------|
|地 址 | |
|-----|---------------------------------|
|邮政编码 | |电话| |进(出)口口岸| |
|-----|------------------|-------|------|
|进(出)口| | 进(出)口 | |
|代理单位 | | 国 家 | |
|------------------------|--------------|
| 物种(品种)名称 | 类别 | 单位 | 数量 | 备注 |
|-------------------|----|----|----|----|
| 中 文 名 称 |拉丁学名或英文名称| | | | |
|---------|---------|----|----|----|----|
| | | | | | |
|---------|---------|----|----|----|----|
| | | | | | |
|---------|---------|-------------------|
|总外汇额(万美元)| |人民币(万元)| |
|-------------------|-------------------|
|业务主管部门 |审批机关 |
| | |
| 经办人 | |
| 年 月 日(盖章) | 年 月 日(盖章) |
|---------------------------------------|
|备注: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监制

附表三:

国家林业局种子苗木进口审批表
有效期: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审批编号:
------------------------------------
|申请单位 | |
|-----|----------------------------|
|地 址 | |
|-----|----------------------------|
|邮政编码 | |电话| |进口口岸| |
|----------------------------------|
|进口代理单位| |出口国家| |
|----------------------------------|
| 物 种 (品种) 名 称 | | | | |
|--------------| 类别 | 单位 | 数量 | 备注 |第
|中文名称|拉丁学名或英文名称| | | | |
|----|---------|----|----|----|----|一
| | | | | | |
|----|---------|----|----|----|----|联
| | | | | | |
|----|-----------------------------|海
|总外汇额| |人民币| |关
|(美元)| |(元)| |留
|----------------------------------|存
|国家林业局审批意见 |
| |
| |
| 经办人: |
| 年 月 日(盖章)|
|----------------------------------|
|备 注 |
------------------------------------
No.00001
国家林业局印制

附表四:

非盈利性种用野生动植物进口审批表
( )濒办进审字 第 号
有效期: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
| 申请单位 | |法定代表人| |
|------|----------------------------|
| 地 址 | |
|------|----------------------------|
| 邮政编码 | |电话号码| |进口口岸 | |
|------|----------|------|----------|
|进口代理单位| | 出口国家 | |
|------|----------|------|----------|
| 进口物种 | 拉丁学名 | 数量 | 单位 | 用途 |
|------|----------|------|-----|----|
| | | | | |
|------|----------|------|-----|----|
| | | | | |
|------|----------|------|----------|
| 总外汇额 | |人民币数额 | |
| (美元) | | (元) | |
-------------------------------------

----------------------------
|国家濒管办 审批意见: |
| |
| 经办人 |
| |
| 年 月 日(盖章)|
|--------------------------|
|备注: |
----------------------------
注:本表一式三份,国家濒管办、海关、申请单位各一份。



1998年6月30日

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开发银行办公厅关于加强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管理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 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厅


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开发银行办公厅关于加强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管理工作的通知

教资助厅[2012]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中央部门所属各高等学校,国家开发银行各分行:

  自2007年我国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试点工作以来,经有关部门大力推动,以国家开发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积极承办,各地政府和各高校认真落实,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完善助学贷款体制机制,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要求,促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现就全面加强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管理工作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加强贷款学生资格认定,努力实现“应贷尽贷”

  贷款学生资格认定是做好助学贷款工作的重要基础,涉及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切身利益。各级学生资助管理机构要精心组织,普通高中和高校要积极配合,确保每一位符合条件的申请贷款学生都能取得贷款资格。申请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学生,应符合家庭经济困难的条件,即所获得的收入不足以支付在校期间完成学业所需的基本费用。当年考入普通高校的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享受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情况作为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资格的重要参考;普通高校在校学生,原则要求当年享受高校国家助学金。高校在校学生申请再次续贷的,可以适度简化贷款资格认定手续。

  为减轻贷款办理期间县级学生资助管理机构认定申请贷款学生资格的工作压力,提高资格认定的准确性,各地应积极推进贷款学生资格预认定工作方式,于办理工作启动前确定当年考入普通高校的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就读本省普通高校的在校学生中,符合资助政策且有贷款需求的学生名单。实行资格预认定工作中,要做好助学贷款政策讲解和资格预认定宣传工作,确保每一位有贷款需求的学生都能及时了解资格预认定的受理期限和办理流程。同时妥善做好资格预认定范围以外、因遭灾等突发性事件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的助学贷款受理工作。

  二、加强贷款办理组织工作,确保贷款及时足额发放

  各级学生资助管理机构、高校和普通高中要进一步完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办理工作机制,简化贷款申请流程,为贷款学生提供便利。县级学生资助管理机构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耐心热情为学生办理相关业务,根据本区县申请贷款学生人数,通过分散受理、续贷学生和新贷学生错峰受理等方式,合理组织安排学生完成现场办理手续,坚决杜绝学生等待时间过长、办理现场拥挤不堪、变相收费等现象的发生;查阅汇总电子回执反馈情况,督促未及时反馈回执的学生尽快完成回执录入手续。高校学生资助管理部门要登录国家开发银行助学贷款信息管理系统,准确录入学校账号、学费和住宿费欠缴金额等信息,及时确认反馈电子回执。

  省级学生资助管理机构收集汇总本省(区、市)已反馈回执的学生贷款情况,按时报国家开发银行分行。国家开发银行分行收到省级学生资助管理机构贷款学生申请汇总表后,及时组织贷款审批,委托支付机构向学生发放贷款。县级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和高校应告知学生使用国家开发银行学生在线系统查询贷款信息,指导学生使用支付宝,并要求学生及时更改支付宝初始账户密码,以免账户资金被盗取。

  三、加强贷后管理工作,努力实现“应还尽还”

  1.诚信教育。各有关单位要对贷款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教育与信用宣传活动,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意识。县级学生资助管理机构、高中要充分利用贷款办理环节,通过资料发放、网络宣传、现场解答等方式,向贷款学生和共同借款人普及信用知识;高校应利用征文、讲座、演讲比赛、舞台剧等多种方式,对贷款学生开展诚实守信教育活动。

  2.还款确认。毕业前,各高校应组织贷款学生办理毕业确认手续,确定毕业后固定联系人和本人联系方式,并要求学生毕业后将新的联系方式在国家开发银行学生在线系统及时更新。

  3.还款提醒。学生毕业后,省级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应及时组织各县级学生资助管理机构登陆国家开发银行助学贷款信息管理系统,查询毕业学生名单,并通过中小学、乡镇、街道及村社等多种渠道,采取信函、电话、短信、网络等多种方式,提醒毕业贷款学生和共同借款人按时还款付息。

  4.逾期催收。贷款学生出现逾期时,县级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应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与贷款逾期学生及共同借款人取得联系,督促还款。为配合国家开发银行妥善处理逾期款项,县级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应按国家开发银行相关要求建立完备的逾期贷款催收记录,详细记录催收时间、方式、内容、次数,催收时点毕业贷款学生的就业、收入情况及联系方式等,保证纸质、电子档案记录真实完整。

  5.还款情况公布。国家开发银行总行分别以省(区、市)、县(市、区)、高校为单位,定期将全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还款情况传送给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在相关网站上予以公布;对于还款违约情况严重的地区和高校,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将通报批评,并要求其限期整改。

  6.畅通沟通渠道。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与国家开发银行将建立全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通讯网络,方便各县级学生资助管理机构与各高校之间联系工作、交换信息。

  各地教育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加强领导和协调,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创造有利于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将会同国家开发银行相关部门联合制定有关考核办法(另行印发),拟从机构建设、信贷管理、工作绩效等方面对县级机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管理工作进行考核,促进县级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加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管理。省级教育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在分配工作奖励经费、国家开发银行各分行在支付业务代理经费时,要对考核成绩优良的县级学生资助管理机构给予适当倾斜。与国家开发银行以外金融机构合作开办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省(区、市),要参照本《通知》精神努力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做好本地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


教育部办公厅 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厅

二○一二年七月十九日